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平台首页 > 政务公开 > 牙克石市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牙克石市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2-01-06 浏览次数: 169 信息来源:农牧和科技局 [ 字体大小: ]

一、基本情况

牙克石市总人口39.69万人,由汉、蒙古、达斡尔、鄂温克等22个民族构成,市辖12个镇(办)、6个街道办事处,46个村(经管会),耕地面积186万亩,草场面积140万亩。目前,全市从事农牧业人口34464人,农牧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几年来我市农牧业连续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给农牧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截止2008年底统计,贫困人口6800人,占从事农牧业总人口的20%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免渡河、乌奴耳、博克图、巴林、乌尔其汗、东兴等镇(办)。贫困人口分布特点是点多线长,而且比较分散。针对这一现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的力度,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解决温饱人口为奋斗目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继续走开发式扶贫道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断提升农民科技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2007-2008年,两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8万元,使2826名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使贫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00元,达到1800元,与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的牙克石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贫困产生的原因

(一)农牧民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尤其是近几年自然灾害频繁,连续不断遭受大涝、大旱、病虫害、冻害,造成致贫、返贫现象严重。

(二)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虽然近几年各级政府和社会帮扶解决了一些资金,但从贫困户实际需要看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农牧民思想观念落后,生产方式陈旧,生产结构单一,仍沿袭着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科技含量低,缺乏多业互补的能力。

(四)有的贫困户无劳力,属孤、寡、老、弱、病、残,无能力从事生产劳动,靠救济生活。

(五)个别贫困户松散、懒惰、游手好闲,不能吃苦导致贫困。加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牧民转移就业压力大,导致增收困难。

(六)生产条件恶劣,农牧民生产生活经营成本高,由于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取暖期长达7个月,取暖支付费用大;畜牧养殖为保证牲畜顺利过冬,支付费用较大。

三、主要对策

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扶贫开发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 “一个目标、一个加大和两个提高”的具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落实扶贫开发责任,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继续实施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工程,不断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贫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努力把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一)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切实落实责任制

要继续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的有效机制,加大扶贫开发责任目标管理力度,落实措施,责任到人。

(二)集中力量实施整村推进工程

要继续实施整村推进直接扶贫到户工程,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项目选择上要根据村所在的自然条件,把发展特色养殖业、种植业作为贫困户增收的有效途径,以达到扶持一个村、脱贫一个村、巩固一个村、提高一个村、长远致富一个村的目标。

(三)抓好“雨露计划”实施工作

按照上级有关“雨露计划”工作具体要求,努力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要围绕“培训、转移、增收、发展”的工作思路,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以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方”的功效

(四)加快产业化扶贫工作进程

要不断加大产业化扶贫工作的力度,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通过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牧民的增收和就业,带动贫困地区整体经济发展。

(五)加大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

认真执行财务报帐制,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逐级审批报帐的原则。保证扶贫资金专款专用,足额到村、到户、到项目,并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做好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保证扶贫资金的规范和安全,使其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六)实施好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

要实施好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建设,筛选、论证适合我地区切实可行的扶贫开发项目,为今后扶贫开发项目申报做好充分准备。

(七)动员全社会力量,搞好社会定点包扶工作

加强包扶工作管理,继续坚持领导包村、干部包户、行业包项目和富帮穷等多种社会扶贫形式。建立和完善定点包扶激励机制,通过新闻媒体大造舆论声势,使全社会形成一个人人献爱心、人人助扶贫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