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克石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结合工作实际,全面实施“四大工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深入推进“领导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自治区党委“8337”发展思路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为契机,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到牙克石市授课26次,涉及培训党员干部1400人次。创新开展“做人讲品德、做官讲品位、做事讲品质、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品两德”教育活动。提前谋划,把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下基层转作风办实事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全市科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用整风的精神,切实收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实施“一线教育提高法”,近两年,先后选派32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征安、棚改、“四区”建设挂职锻炼,通过“一线教育”,促进干部在学习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结合实际,全面启动“大调研、大接访、大查摆、大整改、大提高”五大行动,引导干部深入基层接地气、沉下心来访民苦、全心全意解民忧,给领导干部上了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实践课。
二是深入推进“选人用人公信度”提升工程。严格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加大机关干部到基层、镇(办)干部到市直、市直干部到党群的交流力度,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施行以“不定期”、“不通知”、“深入一线”为主要模式的日常动态监控考核,定期通报指标完成情况,强化跟踪问效,使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有机结合。建立干部监督预警和干部选任信息公开制度。对市委管理的领导干部、组织部管理的干部及后备干部凡有“思想品德、工作作风”等方面的举报,根据情况予以诫勉谈话、书面函询等不同类型的警示。创新干部考察工作,实施“德考”、“绩考”相结合的考察方式,重新修改完善适用人员范围广、适用项目参照性强、“德、绩”权重科学合理的干部考察民主测评表,从政治觉悟、政治立场、知识层面、示范带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成效等方面,科学划定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准确评价考察对象。
三是深入推进“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实行分类定级,助推党建工作晋位升级。开展班子坚定星、党员先锋星等“十星级”管理,全市10个村级党组织通过分类定级评定出7个一类村级党组织、2个二类村级党组织、1个三类村级党组织。在村级党组织中建立“168”模式,着力打造农村党建工作新模式。增加党费帮扶额度至2000万元。拟建立大学生村官生态创业园和贫困党员创业基地,解决大学生村官创业难和困难党员脱贫难等问题。四是在全市镇、村中开展“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打造市级创业示范基地3个,镇(办)级创业示范点52个,通过2至3年的努力,建成一支带头创业致富的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进一步优化社区队伍结构。率先进行社区工作者公职化探索,分别从教育、卫生系统、小教大专班、现有社区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志愿者、地方系统退役士兵中选拔65名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两委中,优化了年龄结构,提高了综合素质。
四是全面启动“重点项目人才引进”工程。制定人才开发、专业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管理等政策性文件,用机制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制定专业人才培养使用管理办法,从政策待遇、物质奖励等方面予以制度保障,激发工作热情。采取优化人才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比重作法“刚性”吸纳人才引进。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通过借用聘用、兼职兼薪、科研合作等“柔性”引进方式,实现人才智力资源共享。加大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投入,列资250万元,组建7大专业顾问团,在党建、工业发展战略等方面开展咨询、论证和评估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紧缺急需人才调查摸底工作,认真分析研究,根据人才需求数量、专业、学历等要素编制《牙克石紧缺急需人才名录》。四是建立《农牧林区实用人才数据库》,将农业技术、草原管理、畜牧等专业的本地干部纳入其中,加大培养力度,夯实储备。优选工民建、经济管理等专业干部纳入专业顾问团人才储备库,通过分类管理,强化培养,形成专业人才干部队伍的后续力量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