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平台首页 > 政务公开 > 民政|牙克石市主要地名简介

民政|牙克石市主要地名简介

发布时间:2020-07-03 浏览次数: 12 信息来源:博克图镇 [ 字体大小: ]

牙克石主要地名简介

【】

【牙克石】牙克石,是沃沮-通古斯语yagsi的音译,意为河流冲刷而形成的圆弧形阧岸;通古斯语满语支满语读为“雅克萨”,意为“涮坍的河湾”。1732年,清朝政府为加强对呼伦贝尔地区的防守,从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设立了十个驿站,其中一个便设在此地,称“扎敦毕拉雅克萨站”。“毕拉”为满语“河”之意,“扎敦毕拉”即“扎敦河”。“扎敦毕拉雅克萨”意思就是“扎敦河被涮坍了的湾子”。

 

【免渡河】免渡河一词最早出现在蒙语门都克依的音转而来。因这一带山岭险峻、森林茂密、水系发达,且到春天,光照渐长气温回暖快,山间沟壑冰雪融流。地壳解冻缓慢,地表面的桃花水顺势而泄涌入河道,河床冰冻未解却被沟溪涌流的桃花汛灌满,桃花水在冰面上奔涌横流。弯曲的河道,低矮的岸滩难以承受这漫山遍野的冰水激流。扎敦河与乌诺尔河两条大河交汇山口,汹涌的桃花水犹如脱缰的野马四处奔腾,淹没着周边的树林子、草甸子、沟塘子。此地的族人和牲畜深受其害,纷纷避居于南山北岗,隔河相望。每年,届时族众在萨满引领下,遥向长生天祈求平安,祈佑庇护。蒙古语门都克依便是平安的意思,祈求平安解除水患是族人的愿望,将扎敦河与乌诺尔河交汇处至扎墩毕拉雅克萨这段河流,称之为门都克依便成了共有的心愿。

 

【乌奴耳】亦称乌诺尔,本为镇名,位于牙克石市东南 59 公里处。乌奴耳为蒙古语美丽 富饶” 之意。 清代为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驿路的第八台, 因该台附近有乌诺里河, 故得名 乌 诺里” 1903 年中东铁路运营时,设站取名乌奴耳,实为同义异写,而当时的乌诺里镇便随 之而改为乌奴耳镇。

 

【乌尔其汉】镇名,牙林线铁路站地。乌尔旗汉为蒙古语乌日善的音转,意为前进

【煤田】原镇名,五九煤矿所在地。因境内有煤矿,故名。

【原林】原镇名,牙林线铁路站地,原林即原始森林之意。

【库都尔】镇名,牙林线铁路站地。地处库都尔河上游,镇以河名。库都尔是蒙古语有獐子的地方【新帐房】原镇名,50年代初库都尔林业局在此地搭设一些帐篷进行林业生产,1953年火车站建成,定名新帐房

【西尼气】原镇名,牙林线铁路站地。西尼气是西努斯的谐音,因地处西努斯河东岸而得名。西努斯为鄂伦春语柳树

【图里河】河名、镇名,牙林线铁路站地。地处图里河南岸,镇以河名,图里为蒙古语清澈之意。

【伊图里河】原镇名、河名,牙林线铁路站地。镇以河名。蒙古语水清如一面大镜子之意。

【莫拐】农场名,驻地毛盖图。莫拐是蒙古语毛盖的谐音,意为有蛇的地方卓山 为濯山之讹,位于牙克石市东 公里处。卓山生草不生木,故有童山濯口” 的意思。1903 年中东铁路运营时为 19 号小站。1906 年称扎通沟,后又易名捷维纳斯。伪满 铁路时期改称卓山站。

【小北】1901 年东清铁路建成时,取站名那特里处纳” ,后改称小北。

 

【北头河】1901 年东清铁路建成时,取站名克利沃衣” ,后改称北头河。

 

【乌川】1901 年东清铁路建成时, 取站名为 赛尔勒斯基” 。 伪满称 乌江” , 后改称乌川。 

 

【三根河】本为场名,在免渡河镇区东 54 公里,扎敦河东岸河谷台地。1956 年建三根河 森林经营所,1969 年改为林场,林场职工家属迁此拓建房舍,遂成村落,村以场名。而铁 路在滨洲线上建站时,因距该村最近,故取得站名为三根河。 

 

【哈拉沟】本为村名,在乌奴尔镇东南 公里处,因村座落在哈拉沟北岸,故而得名,椐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记载,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 1820 年)版记载,该地名为霍尔 果; 《呼伦贝尔志略》交通志注释此处: 旧有桥,蒙古语为霍尔果” 1903 年中东铁路运营 时在此设站,称 24 号小站。1906 年取名霍尔果。1925 年称斜尔布司基.霍尔郭” ,或郭 尔谷” 1943 年该称哈拉沟。

 

【西岭口】本为村名,在乌奴尔镇东 17.5 公里,哈巴扎拉嘎沟北岸。因地处大兴安岭西坡隘口,故名西岭口。1903 年中东铁路运营时定为 25 号小站。1906 年时称布契纳衣,1928 年名为布纳,之后称雪拉布西(俄语之意) ,1943 年又改成西岭口。

 

 伊列克得】本为村名,在乌奴尔镇东 25 公里处,地处沟 谷,哈巴扎拉嘎沟源头。 伊列克得源出蒙古语,据《呼 伦贝尔志略》记载,其意有三:一为狼巢之意;二为旋 涡之意;三为徒步而来之意。清雍正十年(公元 1732 年)在此设置和洛起(霍洛起)台,道光六年(公元 1826 年)又为依勒克特台。1903 年中东铁路运营时在此设 站,称宜立克都。伪满铁路时,日本人称此站为小岭子,后 改称伊列克得。

 

【兴安岭】 本为村名,位于乌奴耳镇东 31.5 公里,因第处大兴安岭主脊而得名。 《呼伦贝 尔志略》 : 蒙语大石为兴安” ;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 兴安岭,本满语《呼伦贝尔志 略》 ,金阿林之讹,讹林,译言山也。故又称东金山,以别于阿尔泰山。 ” 《旅游》1985 年第 九期贡献黄金万两的胭脂沟一文中载: 大金阿林大兴安岭” ,意谓大金山” , 同书“ “嘎仙洞谜中谜文中说: 在鄂伦春语中大兴安岭和大鲜卑是同样读音” 。清雍正 十年(公元 1732 年)为驿道所经; 《呼伦贝尔志略》记载: 光绪二十二年(公元 1896)是, 中东铁路西段修到此处,设置兴安岭(又作兴安)车站” 。后称反修岭,1972 年恢复兴安 岭本名。20 年代初,中东铁路管理局在此建气候疗养所。

 

【新南沟】本为村名,地处博克图镇区西北 14 公里,雅鲁河东岸。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 1820 年)为驿道所经。1903 年中东铁路运营时,此为 26 号小站。1906 年定名别里亚。1928 年称彼得力阿。1929 年改必集良(俄语之意) 。1943 年改称新南沟。 

 

 

【沙力】本为村名,位于博克图镇区西北 公里,雅鲁河北岸。1903 年中东铁路运营时称 27 号小站,1906 年称萨尔达诺瓦,1928 年称沙力丹诺夫(另有资料称沙尔塔诺夫) 。1943 年称沙力。 

 

【博克图】地处牙克石市东南 104 公里处,东与阿荣旗 毗邻。博克图为蒙语有鹿的地方之意。博克图由驿站 名称演变而来。清乾隆四年(1729 年)黑龙江省衙门驻 地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设驿路台站十处。第六台置于此, 名 雅尔博克托” 或 延博霍托” , 《呼伦贝尔志略》 称 雅 勒博克托” 。经演变,去掉词语附加成份而定名为博克 图” , 含义未变。 1903 年, 中东铁路在此设站时, 即用 博 克图之名,至今未变。

 

【吉祥峰】1901 年,东清铁路建成时,取站名马洛时,后改称吉祥峰。 

 

【沟口】地处博克图镇东南 12 公里处,雅鲁河北岸。1903 年中东铁路运营时此处无站, 为旅客乘降所,称哈利克尔砂场。1906 年改郭力高尔。1912 年以此为起点修筑博林铁路,站名沟口。伪满铁路时期称高丽沟、火嘹沟。1943 年复名沟口,因地处火嘹沟之口而得名。 

 

【旗山】本为村名,位于巴林镇西北 9.5 公里。1903 年中东铁路运营时称 29 号小站。1906 年定名为捷贝里捷尔。1928 年为得别别尔郭。伪满铁路时期曾名敖包(清朝前此地为蒙古 族部落祭神的地方,至今山头仍有用石头堆成的敖包遗址) 。1943 年,改为旗山。 

 

【雅鲁】本为村名,在巴林镇区西北 29 公里处,地处雅鲁河东岸,村以河名。1903 年中 东铁路运营时即定此名,沿用至今。雅鲁为鄂伦春语, 河流之意。道光六年(公元 1826 年)对在此设置嘎尔甘哈达台( 《呼伦贝尔志略》记载) ,该村又称芽芦、邢家窝棚、南雅鲁 等名。 

 

【紫沟】铁路建成时,取站名德略斯那,后改称紫沟。

 

【喇嘛山】 本为村名, 位于巴林镇区西北 公里处。 地处雅鲁河北岸、 喇嘛山西北麓。 1903 年中东铁路运营时称 31 号小站,1906 年定名喇嘛山。因此处山石突兀,形同一尊罗汉矗立 危坡之上,故而得名。

 

【巴林】本为驿站之名。地处牙克石市东南 159 公里处,东 与阿荣旗相连。巴林为蒙语, 巴拉之音变,意为有虎的 地方” 。清朝为驿站,是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驿路第五台站, 时名巴图玛” ,又名巴里木” 1903 年,中东铁路运营时 定名巴林,后无变化。20 年代,中东铁路管理局在此设有气候疗养所。 

 

【富林】1901 年,东清铁路建成时,取站名拔拉费斯基,后改称富林。

 

【哈拉苏】在扎兰屯市区西北 25 公里处,北接牙克石市。中东铁路运营时即定此名,后无 变化。哈拉苏为哈拉乌苏哈拉奥斯之音转,系蒙古语,意为黑水(清澈)之意。 又一说哈拉苏是鄂温克语被大火烧过的死树” ,即火燎杆之意。

 

【三道桥】原名阿迷河, 滨洲铁路在此建站时得名。 1953 年在此形成村落, 村以车站而名。 卧牛河 本为河名,后建乡。乡从河名。卧牛河是雅鲁河的支流,相传这条支流的发源 地,有块较大的石头形状如牛,卧在河里,因而得名。中东铁路运营时称 35 号小站,后来 曾称谢苗诺夫斯基(或西迷诺甫斯基) ,伪满铁路时期,依乡而名为卧牛河,沿用至今。

 

【石门子】本为村名,在博克图镇区西南 33.5 公里,是火燎源头。博林线通车至此时无站 名,以距该线起点 42 公里,故称“42 公里” 。该村东、南、西三面环山,山势陡峭,奇石 耸立,形似石垒之门,故得此名石门子,后来车站依地而名。

 

【绰尔】 本为村名,位于梨子山镇区北 18 公里,绰尔河西岸。博林线通车至此时无站名, 称 62 公里,后改为绰尔。绰尔系蒙古语,意为水流穿峡而过流水声大” 

 

【新绰源】 在梨子山镇东北 公里处。原为沼泽。1970 年始有人烟。村座落在博林线 76 公里附近。1985 年,海拉尔铁路分局在此设站,因绰尔河发源于此,欲名绰源” ,但由于 与牙林线绰原读音相近,故而定名新绰源” ,以示区别。

 

【梨子山】 山名。 梨子山镇依山而名, 位于牙克石东南 117 公里处, 西界鄂温克族自治旗。 博林线建此站时,依山而名。 

 

【苏格河】本为村名,位于梨子山镇区西南 16 公里,苏格河西岸。博林线通车至此时无站 名,称 97 公里,后定名苏格河。因苏格河在村南入绰尔河而得名。 苏格为蒙古语,意为 弯曲的河流” 。 

 

【狼峰】山名。位于梨子山镇区西南 26.5 公里,地处西南、东北走向的河谷地带,绰尔河 西北岸。1945 年,博林铁路修筑至此,站依山而名。建站而后,聚落渐兴,村亦因山势而 得名。 

 

【塔尔气】在牙克石市最南端偏东 149 公里处,东南与扎兰屯接壤,西邻鄂温克自治旗。 镇以河名。地处大兴安岭东坡。境内群山环抱,森林茂密。博林线通车至此时无站名,称 125 公里。1972 年更名为松岭” ,因与加格达旗松岭镇重名,故于 1980 年 月地名普查时 又复称 “125 公里” 1984 年建镇命名塔尔气” 。铁路车站随之而易名。塔尔气为鄂温克 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