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 查 调 研 报 告
第五期
博克图镇党政办公室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加快构建新型和谐社区步伐
博克图镇位于大兴安岭南麓,雅鲁河发源地,东邻阿荣旗,南与巴林便民服务中心接壤,西与绰源镇毗邻,北与乌奴尔镇以大兴安岭主峰为界,行政区总面积1,049平方公里,博克图镇辖4个居委会,2个行政村,全镇总户数5888户,总人口14446人,居住着汉、蒙、回、满、朝鲜、俄罗斯、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高山、锡伯等11个民族。镇区景色秀丽,登巍巍兴安,赏杜鹃吐蕊,交通便利,301国道、博扎公路、滨州铁路穿镇而过,北有直接通往鄂伦春旗的林业运材公路。
近年来,博克图镇坚持以人为本,从广大居民群众实际要求出发,依托社区多年建设和发展的良好基础,发挥整体综合优势,从“夯实工作基础,提升服务品牌,促进和谐社区构建”三个方面入手,采取有力措施,使社区始终保持凝聚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连续提升、利益差异趋于融合、和谐幸福逐渐增进的态势,有力推进了文明和谐社区建设。
一、抓准“四个环节”,增强“两个功能”,不断夯实社区工作基础 “十二五”之初,博克图镇迎来了崭新的发展,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也带来了现实的挑战。在构建和谐社区方面要成为市镇型社区的代表,必须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软件建设,抓准“四个环节”,增强“两个功能”,不断完善公共治理多元化与群众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形成较强的调适能力,进一步夯实社区工作基础。 抓准“四个环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委先后与驻在单位党组织合作,牵头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员议事会和社区党建工作党员代表大会,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发展和建设。二是拓展服务网络。以信息化为手段,整合社区资源,建成社区信息传达、治理、服务、监督的连动机制,并建立4个社区服务工作站,形成镇、居、组三级联动,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服务网络。三是推行社区治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区治理机制,真正将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治理权和监督权交给社区居民。培育和完善社区各类中介组织、民间组织7个,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4支,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模式。四是加大投入力度。镇政府每年排出一批为百姓办实事项目,诸如小区出新、道路修整、环境改造等,同时加强社区居民道德素养、科学素养、心理科普进社区等软课题研究。
增强“两个功能”:一是增强特色功能。根据统筹、均衡发展的要求,按照建立“一居一特、一居一品”的原则,建成了学习型、服务型的特色功能社区。二是增强“三圈”服务功能。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打造健康圈、文体活动圈和生活服务圈,努力使居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受益。 二、开展五项活动,突出差别服务,推进“五个提升” 建立和谐社区服务评估体系,以“公平公正、消除差异、促进融合”为切入点,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差别服务,努力使社区成员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实现社区成员和睦相处、友好相邻。(一)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推进社区居民文化道德素养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驻在单位人才集中和场馆众多的优势,打造文化博克图,努力将社区建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建立“自我形成、自我组织、自我治理、自我学习”的学习组织,树立“学习让社区更文明,学习让生活更出色”的理念,营造浓烈的求知氛围,不断提升居民的文化水平。以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重点,开展科技、文化、法律、卫生等“四进社区”活动和“道德建设进社区、基本规范入家庭”知识竞赛、“公民道德演讲比赛”等特色活动,不断推动社区居民道德素养提高。 (二)开展困难群体帮扶活动,推进社区凝聚力不断提升。整合社区资源,成立家教援助、庇护救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医疗援助、实物救助和邻里互助等“七位一体”的社会援助中心。建立“四解”工作机制,实现社区成员和谐相处。在经济上“解困”,设立下岗职工培训学校,定期为社区“4050”人员提供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兴办农贸市场和再就业一条街等社区就业实体,为他们荐岗、腾岗、开发就业岗位。在生活上“解难”,重点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员等群体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困难。思想上“解惑”,发挥街道思想政治工作志愿者工作队和谈心室等载体作用,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提高他们对新形势的熟悉、增强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在精神上“解闷”,经常组织社区志愿者,深入困难群众当中,开展文化艺术活动。 (三)开展心理健康进社区活动,推进社区人际关系融洽度提升。开设社区心理健康保健点(室),聘请专业人员到各居委会心理疏导室定期开展工作,对群众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忧虑、困惑、压抑等情绪进行帮助和疏导。定期邀请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来社区开设讲座、培训,开展咨询、保健服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积极开展邻里互助情、公婆体贴情、父母养育情、兄妹手足情、姑嫂姐妹情、婿媳敬老情、儿女孝顺情、夫妻恩爱情等“八情”活动。实施对流动人口和刑释解教等非凡人群送乡情、送亲情、送真情和送温情等“送四情”服务,大力营造亲情社区氛围。 (四)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活动,推进为老服务水平提升。成立老少照料中心,根据老人身心特点,提供谈心、生活护理等多项服务。各社区对独居、“空巢”老人均提供免费志愿服务。 (五)开展“五教”活动,推进未成年人综合素质提升。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德教、科教、法教、帮教、家教”等五教工作。德教,大力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倡导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并教育青少年学会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科教,对他们进行科学常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法教,对未成年人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帮教,重点对失足未成年人进行帮教。家教,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并帮助家庭处理好家长与子女的关系。 三、构建“四个平台”,打造“四大品牌”,不断提升社区发展档次和水准 品牌就是形象、特色就是优势。为此,我们认真分析形势,抓住重点,创新载体,不断造就新特色,创出闪光点。 (一)构建社区服务平台,打造“多家帮”品牌。近年来,博克图镇以“借多家力、解多家难、集多家情、送多家暖”为服务宗旨,秉承“一人帮多家,多家帮一人”的服务理念,立足社区、面向社会,从帮生产、帮生活、帮解困到帮学习、帮创业、帮发展,开展为居民提供医疗、家政、维修等20余项服务。在“多家帮”组织各类服务活动的影响下,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也日益高涨,自发组织了包括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在内的200人以上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形成了“一家有困难,多家来帮忙”的新型邻里关系。 (二)构建居民参与平台,打造“百姓点戏政府唱”品牌。以社区为载体,建立了“百姓点戏政府唱”的工作机制。先后在社区服务中心和各社区分别设立了群众点评室和点评栏,定期召开社区协调会、听证会和议事会等,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构建党建强基平台,打造社区党建“四个服务”品牌。一是党委为基层党组织服务。适应社区特点,推行“社区支部—居民小组”的党建新模式。二是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建立党员家有困难必访、家有矛盾必访、身患疾病必访和关系转入必访等“四必访”工作制度。建立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对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在职党员、生活困难党员、非公党员及流动党员,提供组织关系接转等服务。三是党员为群众服务。建立由43人组成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安全巡逻队和党员思想政治工作宣传队等三支党员志愿者队伍;建立党员群众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切实解决居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四是党建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党建工作服务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方向,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在社区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投资兴业的发展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四)构建创安平台,打造平安社区品牌。整体提升社区“大防控”水准。加大投入,在小区增设门卫室,在主要路口增加监控探头,完善人防、技防网络体系。
按照上级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和要求,博克图镇结合实际,对建设和谐社区进行了一些探索,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给予我们创新发展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构建和谐社区,我们只是刚刚起步,对照先进地区的发展速度,我们感到差距较大,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先进地区的发展为标杆,在更高的起点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