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平台首页 > 村(居)务公开 > 健康教育--“人人享有听力健康”第22次全国爱耳日

健康教育--“人人享有听力健康”第22次全国爱耳日

发布时间:2021-03-03 浏览次数: 219 信息来源:绰山社区 [ 字体大小: ]

“人人享有听力健康”第22次全国爱耳日

 
2021年3月3日是第22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在举国上下全面展开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的非常时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等关于疫情防控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为在本次全国“爱耳日”期间帮助听障人群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护,提供康复支持,使更多的听力残疾人及时得到康复服务,开展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为大家普及爱耳护耳的相关知识。

图片

据全国第二次抽样调查数字统计,到2021年我国听力残疾人数为2054万,占残疾人1/4,为残疾人总数首位。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的限制,采取必要的康复手段外、积极开展预防,对防止耳聋发生、控制耳聋数量有积极意义。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全民的爱耳意识都有所提高。有专家指出,爱耳日活动的实施,每年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万~2万名。

听力障碍会有哪些危害?听力障碍首先对人的工作、生活交往带来困难:

(1)领导、同事的谈话听不清楚,怕别人有误会,或影响工作,总是忧心忡忡。(2)家人与你说话,常常“不理不睬”,答非所问,影响家中的和谐气氛。(3)打电话、看电视常听不清楚,把音量开的较大,吵闹家人与邻居。(4)老人听不到,声音信息输入到大脑的内容减少,大脑分辨声音信息的能力下降,进一步加重了听力的障碍,表现为讲话语速加快,大脑对声音信息来不及分辨、处理,常听到声音,不理解意思。这样老人更不愿与人交流,听得就更少,常造成老人孤独、情绪低落或脾气暴躁,生活质量下降,有的还易患老年性痴呆。(5)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儿童只要有轻中度的听力损失就会影响其语言的发育与智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像关心、保护眼睛一样来关心、保护我们的耳朵。

图片

疫情防控期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在使用时请尽量减少用手触摸的频率,触摸前要洗手。日常可用柔软的干布擦拭表面,切勿用水或任何清洁液清洁助听器,不建议使用75%的酒精对助听器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极易造成助听器表面的字迹消失,也会腐蚀其表面,造成污损)。助听器在例行保养的时候,如需开机壳清洁,一般使用无水酒精(90%浓度以上的酒精),高纯度无水酒精挥发快,可以瞬间挥发,同时把细微的积尘带走,达到清洁的目的,同时不会残留下水分,造成机芯受潮的可能发生。需特别注意的是,硬耳模禁止用任何浓度的酒精清洗,因为硬耳模的材质因会被酒精溶解而产生小龟裂,既影响美观,亦有损坏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耳鸣耳聋的发生

(1)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类抗生素:庆大、新霉素,利尿剂、部分降压药;

(2)讲究卫生,戒除挖耳。耳道孔小洞深,鼓膜很薄,若用坚硬物,如铁、木、骨等挖耳,常易因碰撞而致耳道外伤,甚至鼓膜外伤,引发耳鸣甚至耳聋。因此需戒除挖耳习惯。

(3)避免噪声污染:噪音是导致耳鸣,听力下降很重要的因素,因此一定要注意噪音对耳部的伤害。如果不得不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就要做好防护,如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

(4)劳逸结合,怡情养性:长期劳累或者压力过大,精神紧张都会引起耳鸣,所以要适当调整工作节奏,放松情绪,忌暴怒狂喜,保持心情舒畅。

(5)改变不良习惯:一些不良习惯或者不当饮食也会引起耳鸣耳聋。比如说,长期熬夜、失眠会导致耳鸣;咖啡因和酒精常使耳鸣症状加重;吸烟能够使血氧下降,会因为缺氧对毛细胞引起损害。平常应注意少吃肥腻、甜食,以防积滞成痰,加重病情。肾虚耳鸣者,尤要减少温燥饮食的摄取量。

(6)晚上睡前热水洗脚可以减轻耳鸣;

(7)平常饮食上注意:a.应限制脂肪的摄入;b.多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类食物;c.多食含锌食物,常见含锌量较多的食品有虾皮、紫菜、黑芝麻、黑木耳等;d.多饮牛奶;e.常吃豆制品。

(8)还有一点非常关键,就是不管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一旦想到耳鸣,立即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比如听音乐、读书、看报等等,分散对耳鸣的注意力,使耳鸣很快成为不重要、不烦人的事情。

图片

 

 

养护必知护耳常识

1、不要总是掏耳朵。大多数人会认为耳垢是耳朵的负担,但其实它能保护内耳不受外界侵害。耳朵具有自我清洁的功能,它们利用双耳道来排除多余的耳垢。用棉签自发的掏和戳反会起到相反作用,而且还会将耳垢推向内耳。来自美国的耳鼻喉专家Jeffrey H. Spiegel博士还建议不要去做耳烛。这些实际都毫无意义,耳垢太厚不容易被吸出,而且所谓耳烛的真空吸力也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你认为自己双耳有些堵塞了,还是去找耳鼻喉专家去做清理比较好。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

2、环境和紫外线侵害。尽管可以自我分泌保护类的油脂,但外耳廓却会常常会因暴露于外界环境而受侵害,其中就包括紫外线及冬季凛冽的天气。耳朵很容易被冻伤,因此经常性的保湿非常关键。夏季外耳廓最容易被忽视也最易受害,太阳的直射甚至可以导致皮肤癌的产生。所以涂抹防晒霜的时候也别忘了耳朵部位,每天涂抹至少SPF15 的防晒霜(含二氧化钛及氧化锌成分)来保护这些敏感区域。另外,记住在早晨的护肤步骤中可别落下你的双耳。

3、耳环金属过敏反应及耳朵撕裂。金属分子的结构决定其是否会引发身体敏感反应,这也是为什么有些MM扎了耳洞后会过敏的原因。金子以及不锈钢在化学里属于惰性金属,所以戴这些饰品不会过敏。金子纯度越高,皮肤发生敏感反应的几率越小。Spiegel博士告诉我们:“金这种惰性金属就算直接植入皮肤层也绝不会产生问题。”然而类似于镍的金属却常会让耳朵过敏,引起炎症和结痂。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姑娘戴合金材质的耳环就会过敏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耳洞会松弛而且可能撕裂。“我曾见过一些人不小心用耳环撕裂了耳垂。”要避免这些撕裂,记得每晚睡前摘下那些沉重的耳饰。

4、耳机噪音。耳机似乎是细菌滋生的沃土,不过其实危害性最大的是那些噪音。Spiegel博士强调,头戴式耳机能够导致严重听力丧失问题。太大声的音乐能够导致永久的耳鼓膜损伤,所以降低声音分贝更安全一些,而且别总用那些入耳式耳机来取代听力设备。

5、耳毛。耳周毛发的清理尤其麻烦。耳毛在男士身上尤其常见,不过就算是少许的络腮胡也确实是不怎么美观。你可以用耳毛清洁器或者鼻毛修剪刀来去除恼人的络腮胡,不过Spiegel告诫大家这样可能会产生潜在风险。耳毛去除可能会引起耳朵永久性损伤,所以在去除时候保持工具清洁无菌并且谨慎使用最好。

6、粉刺。耳朵上也会长粉刺?当然!没什么比长了个看不到也挠不到的疙瘩更烦心的事了。因为耳朵可以自我分泌保护性油脂,因此这些区域也常会发生毛孔堵塞。尽管耳朵上的粉刺小疙瘩一段时间可能会自行消褪,但耳垂上或者耳道里突起的小泡泡也有可能会是个囊肿,所以还是去找专业医生清除比较好,可别试图自己挤破它们。

8、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蚕、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复发。

9、擤鼻涕时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10、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旅行,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11、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耳聋者,临床上首推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引起,故对有这些病的患者应监护其听力。

12、老年性耳聋是人类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的表现,出现的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其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疾病)有关。所以,老年人应定期检测听力。

摘自: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