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平台首页 > 政务公开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三)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三)

发布时间:2017-04-15 浏览次数: 9 信息来源:塔尔气镇 [ 字体大小: ]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全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工具和创新型内蒙古建设的有力支撑,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整体发展水平进入西部省区先进行列,各项指标达到全国中等水平。 

  ——知识产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政策在经济和科技工作中的导向作用明显增强。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保持稳定增长。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增2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3件。PCT国际专利申请明显增长。 

  ——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更加明显。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150家,示范企业20家,试点城市(旗、县、区)20家,试点示范园区3家,知识产权试点中小学校40家。 

  ——知识产权服务业进一步加强。专利代理、咨询、评估、交易等中介服务机构达15家,从业人员200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度突破1亿元,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基本满足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的需要。 

  ——专利产业化工程成效明显。培育2个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产业化基地、5家专利产业联盟及相关运营实体。运用专利组合培植技术标准,形成独具内蒙古优势和特色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体系。 

  ——全区有效注册商标逐年递增,总数突破10万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新增40件,总数突破100件;内蒙古著名商标新增600件,总数突破1200件;地理标志商标新增40件,总数突破100件。 

  ——“十百千”品牌培育工程取得实效。培育10家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商标品牌企业,100家国内知名、行业领先的商标品牌企业,建设1000家品牌梯队,入围中国品牌价值500强的内蒙古品牌新增7~10家,其中进入百强品牌5~7家,内蒙古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500强实现零的突破,打造具有世界声誉的中国品牌。 

  ——企业运用商标的能力显著提升。商标质押贷款融资额不断增加,知名品牌企业产品产值不断提高,运用农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保护特色产品的能力不断增强。 

  ——版权保护和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基本消除反复性、群体性、普遍性侵权盗版高发态势。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成果进一步巩固。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软件正版化取得重大突破。 

  ——版权社会认知度进一步提高。作品著作权登记量年增30%,拥有可观的作品资源库,基本建成版权交易、投融资公共服务体系,版权产业初具规模,版权公共服务能力有明显进步。 

  ——以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标准农牧业板块基地和现代农牧业示范区为重点,培育发展50个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商标品牌。 

  ——“一县一标”品牌培育工程落到实处。鼓励支持农村牧区经济组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和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商标,每个县至少申请注册1件地理标志商标,通过推广“龙头企业+地理标志商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产地+农牧户”的新型农畜产品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农畜产品产业品牌化发展,建设一批集中连片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一批地理标志和农畜产品商标品牌。 

  ——构建完备的现代农牧业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自治区先进水平的创新基地,一批综合运用知识产权、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大型农牧业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示范基地,一批上规模、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农林产品品牌。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传承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为深入人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更加健全,完成对急剧濒危状态的100个项目和100个传承人进行抢救、保护、保存的抢救性保护“双百工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