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平台首页 > 重要通知 > 《牙克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牙克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22-11-18 浏览次数: 1067 信息来源:科协 [ 字体大小: ]

《牙克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按照《呼伦贝尔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牙克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我市“十四五”期间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制定本方案。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三五”以来,市委和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2020年)》,充分发挥大联合大协作作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科普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初步构建起现代化科普场馆体系;科普工作队伍进一步壮大,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科普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2020 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为 8.3%,比“十二五”末的5.14% 提高3.59个百分点,增幅69%,达到内蒙古公民科学素质“十三五”发展目标预测区间。

牙克石市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稳步增长,但与全国指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科普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城乡、区域、性别、年龄差异较大;优质科普资源的有效供给和服务不充分,公共科普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基层科普信息化水平不高;科学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引领作用不够,科学理性的氛围不够浓厚;科普资金投入不足,科普基础设施阵地建设还不完善、作用发挥不够;公民科学素质协同共建机制还有待加强。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牙克石市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厚植创新发展沃土,发挥科学普及支撑科技创新的社会根基作用,对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十四五”规划的安排部署,坚持“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原则,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产业化推动、国际化合作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牙克石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二)原则

——突出科学精神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理性质疑、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设,坚定创新自信,形成崇尚创新创造和科学文明的社会氛围。

——坚持协同推进。发挥政府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强化组织领导、统筹调度、协同推进、政策支持、投入保障,激发科研院所、企业、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科技场馆等多元主体活力,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

——深化供给侧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科学思想方法传播、科普形式创新和科普方法研究,推动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发挥科技志愿者的志愿服务作用,强化区域联合提供高质量科普产品,满足社会需求。

(三)目标

到2025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的制度安排不断完善,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现状得到明显改善,科普供给侧改革取得成效,科普信息化水平再上台阶,科技志愿服务机制不断完善,科普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加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队伍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三、提升行动

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在“十四五”时期实施五项提升行动。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任务

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个性化发展。

2.措施

——加强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的宣传教育。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建立机制,强化落实,切实将科学精神宣传教育融入中小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院士专家进校园行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融入科学教育当中,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深化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助力“双减”政策落地实施。配齐中小学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开齐开足中小学科学课程。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探索青少年职业技能培养体制机制,提升青少年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加强农村牧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牧区倾斜力度,促进科学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学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高校科学营等科技活动水平。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科普场所和资源,广泛开展科技节、科学营、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科学探究、创新创造等科学教育活动。组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学会(协会、研究会)、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资源,鼓励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社区等开展科学教育和卫生健康、自我保护等健康教育活动。推动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推动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

——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引导教师从科学素质建设高度深化理解科学教育内涵。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提升科学素质和科学教育能力。加大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强化科学教育创新研究,创新科学教师培训模式。

3.分工

牵头部门:市教科局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发改委、人社局、生态环境局、文体旅广局、卫健委、团市委、科协

(二)农牧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任务

以提升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不断丰富农村牧区科普活动和科普资源,持续加强农村牧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牧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牧民队伍,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公民科学素质基础。

2.措施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着力提升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水平。着力深化“科技小院”建设,大力推广“五位一体”(农牧业科研、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建设模式。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农技协组织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以推动建立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引领现代农牧业发展。引导专业技术学(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牧业科技服务。

——大力营造乡村文明新风尚。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食品安全、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科普宣教活动,建立健全农村牧区科普服务长效机制。

——加强农村牧区科普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牧区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坚持把科技场馆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统筹抓好流动科技馆、农村牧区中学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建设,深入实施流动科技馆区域常态化巡展试点和科普大篷车区域共享中心试点项目。

——实施高素质农牧民和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育计划。依托农技推广中心等平台开展农牧民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服务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现代化。开展农牧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等级认定,加大高素质农牧民、农村牧区电商技能人才、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经营者的培训力度。开展农牧民教育培训,培育农村牧区创业创新带头人。实施农村牧区妇女提升计划,开展科技创新巾帼行动。

3.分工

牵头部门:市农牧局

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教科局、妇联、科协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任务

着力提升技能素质,打造一支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服务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措施

——实施技能创新行动。建立健全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围绕全市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举办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技能比武活动等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劳动技能竞赛,激发全市职工创新热情。建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统筹利用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强化产业工人创新能力,发现、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北疆工匠”、百场劳模事迹宣讲、最美职工、巾帼建功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等相关内容,构建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相统一的产业工人终身技能形成体系。开展专项生产安全竞赛活动,提高职工安全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重点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大龄低技能农民工等群体,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依托国家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求学圆梦行动等,增加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机会。

——发挥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推动高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为产业工人终身学习、技术技能提升、新技术推广提供学习和实践平台。发挥学会、协会、研究会作用,探索开展企业和社会组织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发挥“科创中国”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推动相关互联网企业做好快递员、网约工、互联网营销师等群体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业家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

3.分工

牵头部门:市总工会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教科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团市委、妇联、科协

(四)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任务

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针对老年人的科技素质需求,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措施

——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着力培育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紧紧抓住老年人之间共同话题多、关注点集中等特点,引导社区老科技工作者建立老年人互助圈,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互助互学。探索开展“银龄互助暖心行动”试点项目并打造示范点。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壮大老年协会等组织,发挥老专家在科技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充分挖掘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创办公益性老年科普大学,吸纳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进入老年大学教师队伍,拓宽老年人的社区活动空间,强化终身教育。

——实施智慧助老行动。通过各类媒体开展在车站、公园、银行、医院、商场等生活场景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助老服务。围绕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组织开展精准多元的科普活动,从科技的日常应用、网络知识、防止诈骗、智能手机使用等角度设计科技培训内容,鼓励科普志愿者进社区、进农村、进牧区,帮助老年人提升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发挥代际学习作用,“以小协老”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

——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实施“健康牙克石”行动,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

3.分工

牵头部门:市卫健委

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教科局、公安局、民政局、市场监管局、妇联、科协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任务

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对科教兴国、科技兴蒙、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等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加强防控决策风险意识,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更好的服务牙克石各项事业发展。

2.措施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要进一步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新发展理念列入中心组学习计划,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增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丰富干部科学教育学习内容。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任职考察中,将科学素质作为公务员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把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将科学素质教育列入培训教学计划,实施分类分级培训,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养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扎实推进科普与大数据深度融合,拓宽学习渠道,提升培训实效。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增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办好公务员科学素质大讲堂等科普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单位和科学教育场所参观学习。丰富科技知识在线学习课程。加强数字素养教育,提高推进数字文明建设能力。  

3.分工

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教科局、人社局、市委党校、科协

四、重点工程

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效能,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在“十四五”时期实施四项重点工程。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1.任务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2.措施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鼓励国家级、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探索科技工作者科技志愿服务积分奖励机制,将科普工作实绩、科技志愿者服务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聘条件。将科普工作纳入相关科技创新基地考核。开展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成果科普服务评价,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有效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探索“产业+科普”模式,推动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良性发展。

——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支持和指导科研机构、企业、科学共同体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开发科普资源,加强与传媒、专业科普组织合作,及时普及重大科技成果。建立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鼓励行业专家、科研人员等积极参与科普教育和科普传播推介工作。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鼓励大科学装置(备)开发科普功能,鼓励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公众开放科研基地、实验室,推动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科普事业。

——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科普热情,引导科技工作者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依托科普场馆设施和资源,展示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发挥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作用。开展好“科普传播人物”等宣传学习活动。建设高质量科普专家库,通过宣传教育、能力培训、榜样示范等增强科普能力,通过各类科普平台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

3.分工

牵头部门:市教科局、科协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教科局、工信局、人社局、文体旅广局、卫健委

(二)实施科普智慧提升工程

1.任务

充分利用智慧化技术手段,开展数字科普资源开发,强化智慧科普建设,加强数字技术与新媒体的集成运用,建设即时、广泛、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

2.措施

——大力推动数字科普资源建设。推进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依托“云上北疆”平台,积极融入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做好科普宣传教育。加强“科普中国”优质资源推广应用,提升智慧科普传播能力。发挥“科普内蒙古”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打造全领域、全渠道的数字科普特色品牌。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农村牧区倾斜下沉。

——大力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建立健全科普创作激励机制,支持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科技类社会团体等单位组织及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开展科普创作。推荐优秀科普作品参加科普微视频创作大赛、科普剧大赛等活动,促进科学与艺术结合,创作适合多渠道、全媒体传播推广的科普作品。建立科普创作人才成长机制,培养科普创作领军人物。推进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加强科幻影视创作。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科幻产业发展。

——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发挥主流媒体示范引领作用,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加强对重大科技成果、科技创新项目、科学人物、科普活动的报道,做好科技领域热点敏感问题、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设科普资讯服务平台,加强各单位科学传播平台的互联、互通、互融,构建科学传播矩阵。支持和推广网络直播、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科普。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训,培养专业化的新闻报道记者。 

3.分工

牵头部门:市科协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教科局、工信局、文体旅广局、市场监管局

(三)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任务

建立政府引导、多元兴办、多渠道投入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优化科普基础设施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均衡化、广覆盖。

2.措施

——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其他专项规划。加强经费保障和专职人员配备。不断完善丰富市级综合性科普场馆展项、功能建设要与当地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强馆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符合条件的科技馆免费开放,提高管理运营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能力。

——创新构建现代科技馆体系。推动科技馆与博物馆、文化馆等融合共享,创新构建服务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加强实体科技馆建设,推进数字科技馆建设,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牧区中学科技馆建设,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运行机制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加大特色科普展教品研发和共享,依托各类科普场馆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资源汇集平台,提升科技馆服务功能。

——大力加强科普基地建设。推进全国、自治区、呼伦贝尔和市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构建动态管理和长效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企业等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务能力。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开展科普活动,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引导和鼓励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农牧业产业园、水利工程、国有林(牧)场、机场、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发利用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建设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安全体验场馆和科普创意园。

3.分工

牵头部门:市科协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农牧局、水利局、教科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文体旅广局、林草局

(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1.任务

加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和科普队伍建设,逐步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能力。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基本建成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

2.措施

——建立应急科普协同机制。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科普协同机制,纳入本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突发事件状态下,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分工明确、统筹力量,直达基层开展应急科普,及时做好政策解读、权威发布、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发挥好“科普中国”优质资源作用,创作符合当地实际的应急科普内容资源,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建立应急科普专家队伍,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者、应急管理人员、媒体工作者的应急科普能力。

——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构建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三级科普服务体系,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为主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探索建立跨区域科普合作和共享机制,探索开展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试点行动。提高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化水平,推广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领单、科技志愿服务队接单的订单认领模式。

——实施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活动。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图书馆、社区书苑、社区大学等平台拓展科普服务功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双创活动周、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公众科学日等活动,增进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支持。持续打造“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巾帼行动”、“气象防灾减灾宣传科普林区行”、“低碳发展,内蒙古在行动”等品牌活动,不断提升科普工作成效。

——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出版、新媒体科普、科普研究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设立科普岗位。建立完善科普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制度,引导和激励科技工作者履行科普责任,建立健全科普动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科普工作者和志愿者的积极性,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对在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不断充实兼职科普人才队伍。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加大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力度。逐步构建起以科普专家团、科技志愿者、科普信息员、科技特派员等为主体的科普服务核心力量。开展自治区“十佳科技志愿者”、“十佳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十佳科技志愿服务点”等先进典型推荐宣传活动,不断增强科技工作者荣誉感、获得感、使命感。

3.分工

牵头部门:市科协

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科局、公安局、人社局、农牧局、卫健委、气象局、应急管理局、团市委、市妇联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负责领导本级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将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本地区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并出台相应政策予以保障。各级科协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做好日常沟通联络工作。纲要成员单位将方案列出的有关任务分工纳入本部门(单位)的相关规划和计划,共同推动当地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的深入实施。

(二)强化监督评估

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完善科普工作评估制度,做好任务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定期开展全市及各镇办公民科学素质监测。

(三)完善保障机制

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典型宣传。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大力宣传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宣传推广各部门、各地区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

完善法规政策。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科普优惠政策,推动科普成果应用适用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政策,不断完善科学素质建设政策环境。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规范与标准,建立健全分级评价制度。

保障经费投入。市财政统筹考虑和落实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各有关部门根据年度任务安排经费预算,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加强理论研究。深入开展科学素质建设基础理论、发展规律研究,加强科学思想、方法研究,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强化理论研究对科学素质建设实践的指导。发挥智力密集优势,打造科学素质建设高端智库,为我市科学素质提升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