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
助力世界遗产宣传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将来自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首个世界遗产地申遗成功,内蒙古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开展了宣传工作,助力世界遗产宣传科普。
湿地公园管理局依托“内蒙古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科普文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保护世界遗产 建设美丽中国”,以及一篇介绍内蒙古首个世界遗产地的文章:“内蒙古新增一处世界遗产,你去过吗?”面向公众宣传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意义,促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自然遗产保护。
通过集中学习的方式,组织全体党员深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湿地和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摘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全体职工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普遍提升。
管理局数年如一日,坚持开展常态化巡护工作。充分利用无人机、橡皮艇、监控等设备,开展空中巡航、陆地巡护、水上巡查,定点监控,形成“水、陆、空、点”立体化巡护全覆盖,确保巡护质量。科研监测与科普宣教相结合。重点对迁徙侯鸟,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进行监测,按照《内蒙古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生态监测方案》,对水质、土壤、动植物定期开展科研监测。在全体职工的不断努力下,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湿地修复改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来访湿地公园的候鸟物种与数量逐年递增。
通过本次宣传工作的开展,大家对于世界遗产知识的认识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以世界遗产保护为重点,全面加强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