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库都尔镇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巩固治理工作成效,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出口”问题,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要围绕改善和提高城乡人居环境、降低生活垃圾污染,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展开,努力构建“城乡统筹、结合实际、技术合理、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治理机制。
(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设施的设计和规划,要与我镇经济产业发展规划、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密集度、生活垃圾成分、性质和日产量等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按照方便群众、宜于清运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
二、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垃圾分类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治理机制建立,初步形成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及分类治理的管理和运行体系,先期以社区为试点,在随后在全镇范围内逐步展开,努力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工作目标。
三、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方式
(一)治理方式 我镇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原则是:分类治理和集中清运相结合,片区治理与就近简易治理相结合。
1、日常生活垃圾实行四种分类:
(1)厨余垃圾:瓜果皮核、剩菜剩饭等。
(2)其它垃圾:烟头、被污染的纸张等。
(3)可回收物:纸张、玻璃、废金属。
(4)有害垃圾:废电池、废日光灯管、过期药品等。
2、其它7种特殊垃圾:
(1)集贸市场垃圾:丢弃的蔬菜等。
(2)餐厨垃圾:废弃的生、熟食物。
(3)装修垃圾:废弃的建筑材料、装修材料。
(4)大件垃圾:家具、马桶、浴缸等。
(5)电子垃圾:电器和元器件。
(6)绿化垃圾:落叶和修建下的枝叶。
(7)道路机扫垃圾:以有害灰尘为主的垃圾。
(二)就近简易治理。在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的行政村设置垃圾分类池,垃圾收集分类后就近进行“无害化”治理和填埋。在河流和邻近水源地附近绝对禁止搞集中填埋,防止污染水源。结合实际,在交通方便,地域较小、人口相对较少的聚居地原则上配置机动垃圾收集车,巡回收集、清运;在交通便捷、地域较广、人口相对较多的社区,原则上配置小型垃圾收集车,巡回收集、清运;每个垃圾中转站配置大型垃圾清运收集车,鼓励采取对外承包、租赁、社会融资等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式解决。
四、地区分组
按库、原、新三地分组负责各地区垃圾分类宣传、推进工作,分组如下:
(一)镇区、小九亚地区分组
组 长:祁传智 李志勇 邵万茹 庄凯兰
成 员:第一组:龙 钰 姜玉洁 慧 宇 王晓蕾
第二组:刘玉萍 于露露 高云鹏 董智跃
第三组:高 航 赵 起 杨志超 王 凤
第四组:张凤娇 葛梦婷 牛凤娟 汤会东
第五组:牛渤海 于国远 其其格 刘岳华
第六组:逯 宇 明 鑫 陶 琳 李翠红
第七组:于永洪 赵建华 王 彤 王艳娟
第八组:丁 雷 杨景吏 宋艳东 徐 佳
(二)原林、岩山、育林地区分组
组 长:郭啟雷
成 员:危晓国 张贺 孙国斌 陈宏飞
库原社区主任
(三)新账房地区分组
组 长:镡永新
成 员:陈跃军 牟学良 刘立智 敖鹏飞
(四)宣传组
组 长:侯艳萍
成 员:孙瑶 李择优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机制的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垃圾面源污染,落实“三个延伸”和推动城乡环境持续改善的根本性举措,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治本之策,是今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中心工作。
(二)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按照“科学合理,节约高效”的原则,对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机制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和布局,严禁出现闲置、浪费;在建设时,要与前期建设的各种垃圾房、池结合考虑、统筹安排,进行升级、改造,节约建设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作用。
(三)履职尽责,协作配合。垃圾分类治理机制建立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切实按照工作安排,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严禁不作为;要加强沟通衔接,积极对接,强化配合,主动服务,整合工作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快速、全力推进工作开展,确保在既定的时间节点内全面、圆满完成下达的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