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民委组织征集编写,民族出版社编辑的《正确民族观实践典型案例汇编》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报送的《彰显法制力量 守护民族团结——内蒙古聚焦“铸牢”主线开展立法修法工作》《打造三大品牌谋发展 汇聚巾帼力量促团结——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妇联妇女工作改革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2篇案例成功入选。
《彰显法制力量 守护民族团结——内蒙古聚焦“铸牢”主线开展立法修法工作》案例由自治区民委政策法规处牵头起草,案例全面梳理盘点了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对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有序推进涉民族事务地方性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
案例总结主要做法为:一是聚焦主线,紧扣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民族工作领域立法的根本遵循,整体把握、一体贯彻,不折不扣落实到立法修法工作中。二是立足实际,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立法修法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突出地方特色,着眼民族地区工作实际,抓住民族工作急需解决、通过立法又可以解决好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规定,做到方向明确、路径清晰、重点突出。三是问计于民,积极主动拓宽民主渠道和方式。在立法实践中,注意从根本上把握,在实际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理念,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并进行相应的创新,扩大公众参与面、改进公众参与的方式,充分吸纳最广泛的民意,尽可能补齐公众参与的短板,使立法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四是稳慎推进,做到“法”必须合法,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全面梳理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对不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的及时修改或废止。
案例总结经验启示为:一是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领域立法修法的根本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民族工作领域立法修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做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在哪里,立法修法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二是围绕主线是民族地区立法修法的必然要求。立法修法过程中正确把握“四对关系”,特别强调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这一民族工作重要原则。三是高质量立法修法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紧扣如何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如何推进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等实践需求开展立法,为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