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平台首页 > 村(居)务公开 > 新路 是闯出来的|内蒙古“绿”掣北疆正当时

新路 是闯出来的|内蒙古“绿”掣北疆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5-03-03 浏览次数: 22 信息来源:永和社区 [ 字体大小: ]

 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建设领跑全国,规模以上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加16.5%,新能源装机达1.3亿千瓦,储能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建成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4个,“沙戈荒”大基地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梗阻基本打通,“一电变三绿”稳健起步,绿电消费接近用电量的30%,防沙治沙以日均近6万亩的速度推进,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特高压绿电交易,绿色算力规模达到9.4万P……这些数据,是内蒙古绿色发展能级提振的最好佐证

 

01

扎根

沙场破“新”局  亮出“绿”名片

2024年,内蒙古创新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治理沙化土地238万亩,配套新能源装机2727万千瓦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是“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也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却悄然酝酿了一场绿色奇迹。2024年,蒙能160万千瓦光储+生态治理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与它旁边的85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区连成一片,4万多亩沙地上,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固沙、板间种植”的立体布局,构建出“以植增绿、以绿护光”的光伏治沙新模式,远远看去,漫漫黄沙披绿衣,“光伏蓝海”依地势起伏,十分壮观。

 

一望无际、绵延不绝的“光伏蓝海”,还出现在库布其沙漠深处。在这里,内蒙古创造性实施了“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用新能源开发带动沙化土地治理,产生了“1+1>2”的多赢效果,光伏板铺设到哪里,绿色就延伸到哪里,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初具规模。

从人沙博弈到人沙和谐,内蒙古用绿色实践递出绿色名片,让绿色成为新时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鲜亮“底色”。

登高望远,聚势而行。2025年,内蒙古如何在新能源领域继续领跑全国?

    防沙治沙仍是内蒙古推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头戏”。2025年,内蒙古将持续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推动黄河“几字弯”沿岸防沙锁林带全线贯通,实现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锁边林带“合龙”,完成治沙2000万亩以上,建设穿沙公路2500公里,继续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新建新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治沙140万亩,助推“光伏长城”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

02

生长

聚势新能源  合力再攻坚

 

打硬仗,再攻坚。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之年,内蒙古要想在新能源领域持续释放澎湃动能,不仅要实现“量”的增长,更要实现“质”的飞跃。

2024年12月19日,伴随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0万千瓦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量突破1.2亿千瓦,新能源装机超过火电装机,内蒙古再次抢到能源结构转型先机,新能源产业发展处于新拐点,也站在了新风口,能源结构转型势在必行。

有了配套装备制造能力,内蒙古在绿电并网与消纳领域的瓶颈又该如何突破?

 

 

01

延链 补链 强链

内蒙古需要在“新能源+”应用场景方面谋创新、促蝶变,也就是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间做加法。

针对“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内蒙古积极推进多能互补,着眼传统能源“固底板”、新能源“补短板”、多种能源深度融合“锻长板”。

    光延展产业链、增加“新能源+”应用场景还不够,鄂尔多斯携手远景科技集团,打造了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园区80%的能源直接来自风电、光伏和储能,另外20%的能源通过电网回购绿电,从而实现100%绿电供给。鄂尔多斯零碳园区很快得以推广,形成包头达茂零碳园区,还带动通辽霍林郭勒、赤峰等地建立了一批低碳产业园区,助推内蒙古自治区将新能源消纳和碳足迹管理“两篇文章一起做”“两道难题联起解”。

 

02

举措落地  方案并行

2024年11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印发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着力破解绿色低碳瓶颈制约。《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重点围绕能源开发利用、产业转型升级、低碳技术示范应用等方面,确定操作性强的低碳转型路径,拟在全区范围内选择15个具有代表性的旗县和15个典型园区,开展为期3年的碳达峰试点创建行动,为全区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试点旗县和园区将结合自身发展基础,聚焦节能降碳、绿色制造、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力争到2027年,试点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进展

 

 

03

破解消纳难题  做好并网文章

2025年,内蒙古将统筹优化新能源规划布局,加快推进“沙戈荒”大基地和蒙西至京津冀、库布其至上海、腾格里至江西、乌兰布和至京津冀鲁外送通道建设,力争新增并网4000万千瓦、发电量超3000亿度,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大力推动消纳场景应用,新能源利用率保持90%以上

03

盎然

绿富同兴  点“绿”生金

    新旧并重,立破并举。为了实现“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四者动态平衡,“源网荷储一体化”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硬支撑”,应运而生,“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的发展,是内蒙古电力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

    目前,自治区已修订完善六类市场化消纳新能源项目实施细则,分盟市研究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协调推动盟市间新能源合作,创新出台促进新能源消纳的23条政策措施,并优先在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等高载能行业富集地开展绿色应用,丰富呼和浩特市等地创新绿色算力、电算协同等应用场景,扩大绿电交易规模。

 

 

01

呼和浩特市

在呼和浩特市区东北方向约20公里的地方,内蒙古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如一位依山傍水的“大力士”,蓄能发力于青山绿水间,承担着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系统备用和黑启动等“给力”的工作。2025年2月10日,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自投运以来,电站累计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816天”,以“零事故”的优异成绩诠释了安全管理的最高标准;电站累计消纳新能源超过124亿千瓦时启动成功率超过99.60%,综合循环效率超过77.10%,实现了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02

乌兰察布市

    在乌兰察布市,全球储能配置规模最大的单体新能源场站、全球规模最大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通过永久送出工程正式投运。投运后,每年可利用清洁能源发电量约63.32亿千瓦时,每年节约标煤20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性气体)排放520.53万吨,碳减排效益显著。

    电力市场日臻完善,将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绿色电力交易、辅助服务市场等将更加活跃,为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提供更多的收益渠道和市场空间。

    内蒙古磴口县,曾因乌兰布和沙漠的侵袭被称为“无木之地”,如今却以“光伏治沙+产业富民”的“磴口模式”闻名全国。通过光伏产业与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这里不仅实现了“沙退绿进”,更让农牧民在家门口端上“生态饭碗”,年人均增收超2万元,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新路,荒凉沙海从此变成就业热土。

    在内蒙古,像磴口县这样“绿”成金的地区还有很多,绿色发展与碳足迹变迁,是内蒙古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人更富的绝佳印证

内蒙古绿色发展的能级提起来了

破题中解题,行稳中致远。内蒙古新能源绿色转型是北疆大地上的沙场破局,也是“风光经济”的戈壁崛起。如今,“绿色”已经成为内蒙古最宝贵的财富,“绿富同兴”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

臻于至善,肩鸿任钜,川不辞盈,功不唐捐。2025年的内蒙古,将继续厚植绿色底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绿色实践,回应时代热望,交绿色答卷,“闯”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