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平台首页 > 村(居)务公开 > 呼伦贝尔大草原 | 精研历史 彰显特色 强化标识 以主流媒体之力推动文化品牌建设

呼伦贝尔大草原 | 精研历史 彰显特色 强化标识 以主流媒体之力推动文化品牌建设

发布时间:2025-03-05 浏览次数: 28 信息来源:永和社区 [ 字体大小: ]

“加强研究阐释和宣传展示,支持文艺精品创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让北疆文化更有知名度和吸引力。”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将“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列为“六个行动”之一并作出明确部署。遵循着这一明确方向,呼伦贝尔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融入和服务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

北疆文化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类型多样。当前,呼伦贝尔市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初见成效,以此为有利契机,需加大历史文化研究力度,梳理文脉发展历程,清晰界定区域文化品牌的核心内涵,将具有浓郁呼伦贝尔特色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品牌优势,通过强有力的宣传矩阵,扩大主流舆论影响力版图,进一步彰显北疆文化中的呼伦贝尔特色,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精研历史厘清文化脉络

北疆文化历史悠久,赓续发展,从未间断,显示出鲜明的创新精神,体现了内蒙古各族人民的价值追求。所以,这就形成了北疆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涉及范围非常广泛的特性。

打造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品牌,应首先围绕深入研究呼伦贝尔历史文化展开。现阶段,对呼伦贝尔历史文化的理解掌握仍存在碎片化、片面化等问题,大部分人对呼伦贝尔历史文化的起源、发展、影响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要抓紧时间,整合资源,把从扎赉诺尔人遗址展现的丰富史前文化,到拓跋鲜卑如何开辟民族融合之路,再到呼伦贝尔何以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直至近现代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交汇的发展进程梳理清楚,形成一部关于呼伦贝尔的历史文化发展简史,让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便捷直观地了解呼伦贝尔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为推动文化品牌创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明晰前进方向、提供实践路径。

二、写好北疆文化之呼伦贝尔篇章

呼伦贝尔历史文明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扎赉诺尔人、哈克遗址、浩特陶海城址和辉河水坝等为代表的呼伦贝尔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嘎仙洞、金长城、黑山头古城等遗址对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发挥着重要作用;鲜卑族、蒙古族等北方民族的融合之路对呼伦贝尔文化特征产生了巨大影响。匈奴、东胡、鲜卑、室韦、蒙古等游牧部族在这里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与草原环境相适应的民族历史文化;以垦区建设为缩影的农耕文化、以强边固防为光荣传统的戍边文化、以大兴安岭为依托的森林文化,还有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东北抗日联军三进呼伦贝尔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上各种亚文化形态都蕴含着呼伦贝尔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独特文化品质,为推动北疆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要在厘清历史脉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研究散落在呼伦贝尔大地的文化宝藏,并以其为重要内容推动文化特色品牌创建工作有力有序进行。

在充分剖析呼伦贝尔历史文化,明确呼伦贝尔特色文化符号后,形成像“红山文化”“河套文化”等能够清晰标识的文化品牌至关重要。我们应去粗取精,聚焦文化内涵的植根连续性、秉持传承性,激扬创新性、彰显时代性,坚守统一性、突出认同性,赓续包容性、展现多样性,立足和平性、践行开放性,凝练出能够把品牌擦得更亮、打得更响的文化内容;要整合文联、社科联和科研院所力量,联动高校、企业等多方合作,探索以持续专业指导为基础、以重点研究为依托、以成果转化为评判标准的北疆文化研究交流合作机制;要借鉴“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建设、“油画之城”建设、五彩儿童合唱团等成功经验,打响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名片;要加强北疆文化内容生产创作,健全完善文艺精品选题、论证、审核和激励机制,丰富摄影、美术、音乐、舞台剧等展览及演出类型,体现呼伦贝尔生态之美和文化魅力;要在保护与传承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地利用文化品牌彰显呼伦贝尔的良好城市形象,从而增进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更强劲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做强融媒壮大主流声势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扎实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理论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主流媒体传播推广浓墨重彩,一批批精品力作荣获多项国家和自治区奖项。以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呼伦贝尔市努力打造艺术名家汇聚之城、文化惠民示范之城、民族特色彰显之城,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活动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精神生活。这份靓丽的成绩单,饱含着全市上下着力打造呼伦贝尔文化新高地的热情与汗水,也鞭策着主流媒体奋勇前行,以富有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做好创建北疆文化建设特色品牌宣传工作,是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责无旁贷的重要责任,我们将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媒体转型发展,为持续推动北疆文化浸润人心贡献主流媒体力量。

一是要坚持增强现代传播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两力”并举,以呼伦贝尔新闻号、呼伦贝尔融媒客户端为抓手,持续推进平台建设,扩大主流媒体影响力、传播力。

二是要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改善新闻话语和叙事体系,不断创新话语表达,用生动的细节和故事来解释观点,变“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为“说你想听”的双向互动,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

三是要培养钻研历史文化领域的专业化记者,通过他们对呼伦贝尔历史文化的精研,创作出更多具有深度文化内涵的作品,讲好北疆文化建设中的呼伦贝尔故事。

四是要大力保护和整合内部文化资源,将多年来留存的历史文化精品素材进行再次创作,把老报纸、老照片进行数字化转换,建立起分门别类、易于查找和管理的资料库,利用这些珍贵资源推出更多优秀的融媒产品,为全市加快推进北疆文化建设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