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平台首页 > 工作动态 > 牙克石市2024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牙克石市2024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5-04-16 浏览次数: 10 信息来源:统计局 [ 字体大小: ]

 

2024年,牙克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力办好“两件大事”,精心实施“六个工程”,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产业转型提速升级,各领域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和积极进展,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结果,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4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9亿元,增长10.7%;第二产业增加值22.8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84.8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23年的27.2:13.4:59.4调整至25.0:15.9:59.1。

二、农 牧 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58.0亿元(不含服务业),同比增长12.4%。其中农业产值38.1亿元、林业产值11.0亿元、牧业产值8.5亿元、渔业产值0.4亿元。实现增加值35.9亿元,同比增长10.7%。

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242.47万亩。粮食作物总播面积156.32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谷物播种面积为109.81万亩,同比下降7.45%;豆类播种面积17.16万亩,同比增长51.62%;马铃薯播种面积29.35万亩,同比增长11.06%。谷物中小麦播种面积108.89万亩,同比下降6.56%;大麦播种面积0.03万亩,同比下降92.82%。粮食总产量10.68亿斤,同比增长3.35%。在粮食作物中,谷物产量6.67亿斤、豆类产量0.47亿斤、马铃薯产量(折粮)3.54亿斤。全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6.15万亩,同比增长2.57%。其中油菜籽播种面积67.34万亩,同比下降2.00%;甜菜播种面积9.56万亩,同比增长63.91%;中草药播种面积6.08万亩,同比增长0.51%;蔬菜瓜果播种面积2.06万亩,同比增长18.30%;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11万亩,同比下降11.53%。在经济作物中,油菜籽产量1.67亿斤、甜菜产量4.69亿斤、蔬菜产量1.29亿斤。

2024年农牧业机械总动力29.84万千瓦,机械台数4603台。化肥施用量(折纯)36267.78吨。农药使用量917.98吨。

三、工业、建筑业

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260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7.0亿元,下降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6%,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30.6%。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产值下降9.7%,轻工业产值增长117.6%。产品销售率99.0%。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85亿元,增长27.5%。全市7家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4亿元,增长5.1%。7家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0.7万平方米,下降41.7%。竣工产值0.29亿元,增长383.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共有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71个。在总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7.71亿元,增长43.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0.74亿元,下降40.3%。房屋销售面积7.63万平方米,下降19.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6亿元,增长869.7%;第二产业投资5.2亿元,下降33.0%(工业投资5.2亿元,下降33.0%);第三产业投资28.6亿元,增长48.9%。从资金来源看,国有投资31.3亿元,增长45.0%;民间投资7.1亿元,增长21.0%。国有投资与民间投资之比为81.5:18.5。

五、贸易、招商引资和旅游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90亿元,增长2.2%。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3亿元;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67亿元。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7.55亿元,增长2.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0.35亿元,增长19.5%;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完成21.92亿元,增长1.8%,餐饮收入完成5.97亿元,增长3.8%。

2024年,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8个,增长14.3%。实际引进国内(区外)资金12.40亿元,增长3.6%。

市域内有3A级旅游景区1个、2A级旅游景区4个,三星级宾馆1个、二星级宾馆2个,星级宾馆共有床位471个。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约276.50万人次,同比增长19.5%;旅游业总收入约42.00亿元,同比增长21.3%。

六、交通、邮政电信

全市等级公路总里程2140公里。公路客运量12.7万人,增长5.8%。市内公交完成客运量151.31万人次,降低24.27%。

全市机动车保有量50938辆,其中汽车46387辆、摩托车4263辆、挂车279辆、农用运输车7辆、其它2辆。全市共有长途客运班线14条,营运车辆26辆;市内公交线路3条,营运车辆17辆;客运出租车1254辆。

拥有固定电话用户9296户;移动电话用户208078户;宽带用户102215户。邮政业务收入3778.91万元,同比增长5.39%。报刊征订数量275万份。

七、财税收支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494万元,较上年增长40.1%。其中,税收收入21899万元,增长2.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6737万元,增长13.8%。涉及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各项民生支出336099万元,增长18.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4.7%。

八、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2.92亿元,增长6.6%。其中住户储蓄存款余额298.69亿元,增长9.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4.06亿元,下降14.2%。金融机构存贷比23.82%,下降5.78个百分点。

九、科技、文化

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5家,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获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奖补资金175.3万元。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56亿元。

全市现有文艺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8个,图书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2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调频广播、数字电视发射台10座,有线电视台1座。全市电视综合覆盖人口23.1万人,广播综合覆盖人口22.1万人。有线广播电视用户共计25510户,其中高清数字电视用户20300户。

十、教育、卫生

全市现有公办幼儿园10所(市区2所、外镇8所)、另设有公办幼儿园分园2所(免渡河幼儿园乌奴耳分园、博克图幼儿园巴林分园);民办幼儿园17所。市域内分布中小学校25所(公办学校23所、民办学校2所)、教学点2个(牙煤小学教学点和伊图里河伊东中小学教学点)。其中,普通高级中学1所,综合高中1所,完全小学7所,初级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外镇)、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2所(牙克石林原中学和牙克石市光华综合高中)。

2024—2025学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9869人(其中:小学在校生6620人,初中在校生3249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909人,职业高中在校生684人(其中:公办中职学校在校生494人,民办中职学校在校生174人),幼儿在园1802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860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744人、其他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98人)。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5个。三级医院2个(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二级医院2个(市人民医院和中蒙医院)、民营医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1个、卫生院13个、村卫生室23个、门诊部18个、诊所81个、卫生所和医务室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健康教育所(站、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采供血机构1个。

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数2775张。林业总医院830张、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1020张、市医院360张、中蒙医院194张、非公立医院92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8张、社区卫生服务站6张、及乡镇卫生院197张、门诊部8张。

卫生技术人员合计3522人。林业总医院1255人,精神卫生中心411人,市医院377人,中蒙医院273人,非公立医院61人,牙克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5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3人,健康教育所(站、中心)9人,采供血机构6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14人,乡镇卫生院417人,村卫生室17人,门诊部159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35人。

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合计1219人,其中林业总医院445人;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92人;市属医疗机构682人。市属医疗机构中市医院146人、中蒙医院106人、牙克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3人、牙克石市人民医院第一门诊部14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及乡镇卫生院302人,其他医疗机构101人。

注册护士合计1524人,其中林业总医院671人;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276人;市属医疗机构577人。市属医疗机构中市医院160人、中蒙医院109人、牙克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8人、牙克石市人民医院第一门诊部13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及乡镇卫生院228人,其他医疗机构59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

全市户籍总人口293218人,较上年减少4722人,下降1.6%。总户数134303户,较上年减少1057户,下降0.8%。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272707人、乡村人口20511人,人口城镇化率93.0%;市区总人口128066人(不含牧原镇),乡镇总人口165152人。在总人口中,男性145990人,女性147228人,性别比为99.2(以女性为100)。

在总人口中包含34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257906人、少数民族人口35312人。少数民族人口中,蒙古族16210人、满族8469人、回族4985人、达斡尔族3353人、朝鲜族905人、俄罗斯族543人、鄂温克族423人、鄂伦春族75人、其它少数民族349人。

在总人口中,0-17岁人口合计19752人,占总人口的6.7%;18-34岁人口合计42523人,占总人口的14.5%;35-59岁人口合计132035人,占总人口的45.0%;60岁及以上人口合计98908人,占总人口的33.7%。

全年迁入人口4711人,下降10.2%;迁出人口7370人,下降11.5%。出生人口637人,下降0.2%,出生率2.16‰,增长0.0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700人,下降25.7%,死亡率为9.13‰,下降3.0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7‰。

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825对,离婚登记500对,补发婚姻登记证438件。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3330元,增长4.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609元,增长2.4%。

十二、社会事业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1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01人。技能培训771人,创业培训92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93人。

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共计182748人,共计征收养老保险费81099.22万元。其中: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有143215人(其中在职59063人、退休84152人),征收养老保险费60325万元;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有16919人(其中在职8869人、退休8050人),征收养老保险费18170.24万元;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有22614人(领取待遇5483人),征收养老保险费2603.98万元。全市企业职工享受待遇人员84152人,共计发放养老金306088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享受待遇人员8050人,共计发放养老金59353.19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享受待遇人员5483人,共计发放养老金1465万元。

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共计244691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总人数12086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3823人。

全市失业保险参保单位673家,参保人数32002人,累计征缴失业保险费3061.71万元,减免失业保险费1503.85万元。全年共为334人发放失业保险金及其待遇支出440.82万元,为203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879.27万元,惠及职工18509人。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6436人,工伤保险实际参保缴费人数为35141人,工伤保险收入为1403.69万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357人,累计发放工伤待遇3828.17万元。在上级统一部署下,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4年底。今年已为511家企业,累计减免工伤保险费1045.79万元。

全市现有城乡低保对象7111户9490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6811户9090人,农村低保对象300户400人。全年共计发放城乡低保金8039.87万元,其中发放城镇低保金7727.80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312.07万元。

全市有已备案养老机构16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家),床位数836张,入住老人640人。享受残疾人困难补贴的2996人,累计发放资金405.875万元;享受残疾人重度护理补贴的有3070人,累计发放资金414.455万元。80周岁以上高龄13451人(其中百岁老人27人),累计发放1612.97万元。

十三、工商登记

2024年全市经营主体登记共计2401户,其中企业479户,个体工商户191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户。期末实有经营主体24187户,其中企业3392户,个体工商户2054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48户。

十四、行政区划、市政建设

市域面积27590平方公里,有6个街道办、10个镇、47个居民委员会、14个村民委员会。

市区(包含牧原镇,本段内同)建成区面积共计28.23平方公里。市区道路长度114.94公里,道路面积364.98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25.38平方米。建成区绿地面积1098.43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8.89%。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252.5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56平方米。市区用水人口12.98万人,供水普及率90.26%;市区用气人口14.09万人,燃气普及率97.98%;市区污水处理率97.3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十五、气象、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

全年降水量371.2毫米,日照时数2712.6小时,年有效通过0°积温2644.6摄氏度、年有效通过10°积温927.0摄氏度,年平均气温-0.5摄氏度,年最高气温32.2摄氏度(7月4日),最低气温-40.0摄氏度(1月19日)。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79668万千瓦时,下降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18341万千瓦时,增长14.8%。全社会用水总量2862.21万立方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取水量214.02万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等价值能耗13.61万吨标准煤,增长15.9%。

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18个,环评执行率达100%。全市污染治理总投资(含企业投资和专项经费)5985.01万元(环保投资),申请中央资金4175万元。全年地方系统共完成新造林任务1.2276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补植补造0.2076亩、2023年度封山育林0.6万亩、义务植树0.42万亩。

 

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合计与分项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口径数据。
  2. 民间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3. 商品房销售面积是指报告期内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售的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面积。

6.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数据进行了修订,2024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7.增长速度除注明外,均为与上年同期相比。

 

8.涉及部门数据均由部门提供。

主要指标解释:

1.规模以上工业是指辖区内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2.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是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投资(不含农户)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

5.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工业生产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扣除能源加工转换和能源回收利用等重复因素)的总和。

6.涉及部分专有名词由数据提供部门进行解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